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那嗓音的酝酿和腔调的形成

来源:河南日报 来源作者:雷达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8-08-10 16:12:09

说起来,我与河南作家是颇有渊源的,对他们的创作也很熟悉。尤其是刘震云、阎连科、李佩甫他们这茬作家,我亲见了他们是怎样从起步之初写到今天的。他们几十年来的创作,折射出了新时期文学某些方面的发展特征。我与李佩甫是老相识了,他踏实勤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有鲜明独特的中原地域性特征,令人印象深刻。关于他的创作,我写过几篇文章。记得我第一次评的,是他做编剧的电视连续剧《颍河故事》,那个电视剧描绘了改革开放中乡村生活喧腾起来的变化,在当时广受欢迎,非常火。那时我就感觉,他已经是小说界的佼佼者,乡土派作家中的一颗新星。果不其然,五年后,他就写出了代表性长篇小说——《羊的门》,引起了广泛热烈的反响。后来,他又连续写出几部长篇——《城的灯》《等等灵魂》《生命册》《平原客》等。其中,《生命册》还获得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会侠是我的博士生,她淳朴、真诚、好学。我记得,她的硕士毕业论文写的是李佩甫,致力于在乡土文学的发展中把握他创作的整体特征。读博士后,她延续了乡土文学的学术兴趣,有意拓宽视野、深化认识,注意在动态的文学发展格局中审视作家们的创作。毕业几年后,她又回头继续研究李佩甫,开始写这本《李佩甫评传》。

会侠和我谈过几次这个选题,我很赞成。她的初衷挺简单,作为一个同样在颍河岸边长大的来自豫中平原的人,她对李佩甫文学世界里的一切都很熟悉,许多人物和事情如同亲历,因此,她想借对李佩甫文学世界的认识,来透视自己身处的环境和人群,透视那块土地的形态和命运,透视她自己。另外,作为一个以评论为业的人,她想深涉进作家的人生,步步追踪,与作家不断丰富和变化的思想对话,“贴”着作家去勾勒作品的动态演变过程,并省察之所以如此的缘由,从中发现影响写作发生的诸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李佩甫是个在自己领地勤耕深种的作家,他的领地是一马平川的豫中平原,这是他观测中国、认识中国的据点,他借此观察并剖析着整个国家在时代中的生活动荡和精神变迁。几十年来,他专注地深度介入社会肌体内部,将人放在变化进程中来考察,以草与土壤来喻比人与环境的生成关系,侧重于辨析地揭示人是如何在环境场内蕴的历史、文化、时代风气、人群关系等因素的作用下,成为如此形态的。于是,对人被塑造成这样那样的命运,他给予了理解、同情和悲悯,对承载人类的大地,对大地的现在和未来,他流露出敬重、迷惘与哀伤。

这样一个作家的写作历程,值得细细探究。关于李佩甫的研究文章,量很大,探讨的指向集中于明晰的几个方面。好像,在大家的论述中,李佩甫是个特征明显、易于被归纳理清的作家。会侠认为,其实不然,在这些显性特征之外,李佩甫还有个丰富、变化着的主体世界。因此,她不要让文字成为别人观点的印证和回声,她要在这些认识之外,有不一样的发现,洞见并考证出在作家生命深层发生过和发生着的东西,这些东西一直存在,但尚属新异,未被发掘探讨,是作家作品特征形成的“源”因,她想通过追溯出的“因”,来分辨文本形态这个“果”。

这,会是一段相对困难的历程。

李佩甫将人置放在动态的人生过程中来呈现一样,会侠在书中将李佩甫也置放在人生过程中来观察、分析,细致描绘出了一个作家的成长史,从出生到下乡、从回城到进工厂,从初来乍练的写作到日趋成熟……她提炼出李佩甫文字生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并对应着他的具体创作,绘制出了写作过程中起承转合的发展图谱。写作就是发声,是作者思想、情感、性格等的投影。李佩甫的文字是他这样一个人的投影,是他关于中原人乃至中国人生存形态缘何如此的阐述,而会侠,绕到了李佩甫的“声”与“影”的背后,看到了那嗓音的酝酿和腔调的形成,看到了那投影仪的位置和光谱的照射,从而看到了那写作得之失之、挣不开的“决定力”。

会侠在这部书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李佩甫的人物形象,有理有据地阐述了李佩甫文本形态的“缘何如此”,这使她摆脱了些原来写论文时的思维与语言,将理性与感性融和,贴合着对作家和作品的理解与把握,写得平易松弛,渐趋舒展从容,类似随笔。

当然,这部书也是会侠这个人的投影,显示了她在当前阶段对文学和生活的理解与情感。她借对李佩甫的表达,表达着“自己”。

会侠为这部书,付出了挺多的时间和心血,她完成了她最初那简单的构想——认清李佩甫文字世界的来龙去脉,并借他的文字,认清她同样栖身的这块土地。但还是有不足之处,比如对李佩甫局限性形成的成因,挖掘不够,如果思考再多些、分析再多些,会连带出对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问题的探讨。现在,虽然代际是不太被认可的说法,但“50后”这拨作家身上,确实因类似的生活、阅读等,形成了相对多的共性因素,他们写作到今天,有些问题是共同存在的,深隐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

每个人的写作都是有限定的,会侠也是这样。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在限定中突破,因突破而成长了一层。希望会侠在以后,继续突破,继续成长。

(本文是评论家雷达先生为《李佩甫评传》写的序,该书已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