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豫籍作家张向持书写“初心”与民心汇流成的奇迹

长篇报告文学《根基》在郑首发

来源:河南文化网 来源作者:冯冬艳 编辑人:冯冬艳 发布时间:2018-11-19 10:26:23

豫籍作家张向持长篇报告文学《根基》首发式暨河南媒体见面会现场

省作协副主席冯杰向张向持赠送书法作品“文以载道”

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将军杨凤海对《根基》进行点评

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赵钢对作品进行点评

省作协副主席、省文学院副院长,著名作家冯杰对《根基》进行点评

省作协副主席鱼禾对《根基》进行点评

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留美学者魏华莹点评作品

河南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著名报告文学家郑雄点评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宏志点评

 西姜寨乡党委书记、书写对象之一李恒志发言

本书作者张向持讲述创作经历

11月16日,豫籍作家张向持长篇报告文学《根基——西姜寨现象启示录》首发式在郑州购书中心举行,文艺界专家赵钢、冯杰、鱼禾、郑雄、刘宏志、魏华莹,以及包括张向持战友在内的省会各界、开封西姜寨乡群众代表莅临会场,大家一致盛赞这是一部充满理想主义、充满正能量的大书。

生于宝丰县的张向持,长期在军队从事宣传工作,早些年,以对家乡的赤子之心在河南对外形象不佳之际,创作了在国内反响强烈的《解读中原》一书,以文化的力量向世人昭示河南的精神实质与河南人的厚道与真诚。多年来一直酷爱报告文学的他,曾创作了《黄牛千里行》《中国烟民》《圣殿》等极具影响的作品。这次首发的《根基》,是他深入河南乡村两年多,创作的一部反映当下农村改天换地,创造“西姜寨现象”的长篇佳作。通过作家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在河南这片热土上,曾出现过红旗渠精神、兰考精神,如今又有西姜寨现象。作为少小离家从戎的军旅作家,张向持的笔触多年不移老家河南,“家乡情怀”尽染其中。至作为姊妹篇的《圣殿》与《根基》,他的作品已超越了“家乡情怀”,以更宽阔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深邃的思考触及更重大的主题。

据悉,由南方出版社出版的《根基》,以近50万字的篇幅讲述了位于豫东黄河岸边的西姜寨乡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截至2015年底,依然如处“沼泽地”的西姜寨乡基层党组织近乎全面瘫痪,有的村长达18年没有党支部;干部队伍作风涣散,乡政府每周点名后便各奔东西;出门“捏鼻子”(避臭气)、夏秋“不开窗”(躲苍蝇),生活环境如同“垃圾场”;全乡找不到一条易行的路,群众常年苦叹“无路可走”;干群关系形同水火,“上访之乡”远近闻名……这方土地、这方百姓的落后与艰辛,令人难以置信。仅两年多时间,西姜寨乡在党委书记李恒志、乡长刘彬等干部的带领下,变得人欢马叫、激情燃烧,一跃成为“红豆杉之乡”、“中原水乡”、“孝道之乡”,并获本省、全国“美丽乡村”称号。

与会者认为,《根基》是一部题材新颖、主题鲜明、结构严谨,有情怀、有激情、有文采的报告文学,揭示了“根”与“树”、“基”与“殿”的“存亡关系”一一共产党人永远不能远离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永远是最牢靠的“根基”。《根基》所反映的“西姜寨现象”,是基层村镇不同时期、不同景象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深入乡村两年多,倾心倾力记录、思考的成果。作品激情昂扬、生动感人、震撼心灵。

首发式现场,省作协副主席冯杰向张向持赠送书法作品“文以载道”,对作者这种“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精神表示敬意。

众说“初心”与民心,《根基》引来好评一片

在《根基——西姜寨现象启示录》首发式上,与会者对本书从内容至形式,包括作者的创作精神等多方面进行了研讨。

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将军杨凤海说,为了写这本书,张向持连年时间吃住在西姜寨。在群众对腐败深恶痛绝的时代,《根基》是弘扬正气,宣传正能量的优秀作品,让我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赵钢认为,这是一部充满理想主义、充满情怀、充满正气的优秀作品。说起理想,有些人感觉很缥缈,理想其实无处不在。张向持给我们带来的讲述令人热血沸腾,虽然现在不是经受血与火考验的战争年代,但是作者笔下那群在时代洪流下改变现状的党的干部的作为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省作协副主席、省文学院副院长,著名作家冯杰说:“张向持是一名文以载道的作家,让我感受到了当代报告文学作家的使命担当。本书不仅描述了生活的典型,更是文学的时代记录,具有深入研讨的价值和意义。”

省作协副主席鱼禾认为,《根基》是有良心有标高的写作。用这么大体量的作品聚焦一个乡镇,需要辛苦、细微、身在其中的体验。《根基》对基层工作者及其所涉及的乡村状态的描述,充满了人间滋味,也含有作者对乡村居民生活日常种种的凝视与思考。其中描写的人物和细节很接地气,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许多报告文学作品人物的脸谱化。就文本来说,《根基》不仅体现了纪实文学写作对摹写对象的细心观察,也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对文学表达品质的尊重。

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留美学者魏华莹说,如今许多书斋式的写作缺乏社会认知度,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有效阐释,很难令人心灵共鸣。《根基》则是一种社会调查性的写作,需要作家真的走访寻找第一手资料,是一种很辛苦的写作,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写作。同时,这也是一部讲真话的书,书中很多故事有关普通基层干部和群众,很多问题都是社会顽疾,没有修饰,讲真人真事,不回避问题,以真挚打动观众。这还是一本正能量的作品。作品中的两个基层干部,一个换心、一个换肝,就是为了改变过去的种种糟糕局面,不怕得罪人,不怕受苦受累,用激情、爱和暖意赢得理解、尊重、支持,带领一方群众建设美好家园。

河南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著名报告文学家郑雄说,《根基》触及了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写出了精神头和精神气,写出了一种时代旋律,从中可见作者的赤子情怀,是建立在扎实工作基础上的思想升华。《根基》作为报告文学是不多见的,对作品结构的精心考虑让我们看到张向持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目光一直关注着河南,但是拥有一种全国性的超越时代的视野。全书结构耐人寻味,类似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更类似于一个奏鸣曲,有前奏、序曲、主题、终曲。在这部鸿篇巨制中,一个个词语、一段段文字,恰如一个个音符、一个个音节,像火焰一样跳动。这既是作者对文学旋律的一种认知,也是对时代旋律的一种体悟。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宏志说,《根基》是一部正能量的大书,更是一部“好教材”。不仅体现了对有价值的价值观的弘扬,还有对集体主义和个体劳动各自的价值进行了再思考。同时,还有对共产党干部的思考。同样是一个西姜寨,同样一批干部群众,换了一个领头羊,来了一个有奉献精神的干部,有理想的干部,整个西姜寨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于我们所有的共产党干部来说,都是值得思考的。报告文学应该写什么,就应该像《根基》这样,表现时代优秀人物,弘扬时代正能量,为社会向更好方向的转变添砖加瓦。从写作者角度看,这部书几十万字,涉及那么多资料,作者把这么丰富、细碎的资料整理、归纳,分别用精神、情怀等概括起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写作过程中付出了极为辛勤的劳动。

西姜寨乡党委书记、书写对象之一李恒志说,所有看过这本书但是没走进西姜寨的人都不相信我们创造的奇迹。以前我们村民出去打工都说是朱仙镇的,从不承认是西姜寨的。这本书讲述了我们的改变,展现了我们的美丽乡村,让更多人知道河南“西姜寨现象”。

本书作者张向持说,创作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力量,梳理的过程很艰难,是“西姜寨精神”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让我一路激情走了两年多。“西姜寨现象”给人最核心的启示是:“初心”与民心汇流成河,必将形成排山倒海般的力量,必将创造奇迹;人民群众是座“火焰山”,熊熊燃烧正是民心对“初心”的回报,“两心”相映成大业。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