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豫剧《张伯行》登陆榕城 唱响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

来源:河南豫剧院豫剧一团 来源作者:李少宾 编辑人:李 燕 发布时间:2019-11-08 11:39:19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张伯行,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清代康熙46年至48年(1707年—1709年)在福建任巡抚,为谢绝各方馈赠,专作此《却赠榜文》。300年后的今天,豫剧《张伯行》带着他的故事重返故地,再回福建……

倏忽秋又尽,今朝恰立冬。2019年11月8日,由河南豫剧院一团创排的新编廉政历史剧《张伯行》代表豫剧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在榕城福建大剧院隆重上演,引发当地观众和来自全国各地戏剧同行及专家的阵阵掌声与纷纷赞誉。

近年来,河南省纪委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列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河南本土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升崇廉尚法的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一批廉政文化精品应运而生,“清官戏”“反腐戏”在全省各地广受关注,深受热捧。

豫剧是全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河南豫剧院作为传承豫剧艺术、弘扬中原文化、唱响廉政大戏的领航者,发挥着无以替代的示范、引领、帮扶作用。在打造廉政文化精品、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进程中,河南省纪委给予河南豫剧院高度重视和支持,相继把新编现代戏《全家福》交付豫剧院三团、新编廉政剧《九品巡检暴式昭》交付豫剧院二团创作演出。一经推出,即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热议,好评如潮,成为我省打造的廉政文化绚丽名片。

2016年伊始,又将“廉政文化三部曲”的压轴大戏、收官之作——大型新编廉政史剧《张伯行》的创作任务正式交付豫剧院一团,该剧作为重大历史题材,时任省纪委书记尹晋华更是提出了会当凌绝顶、再上新高峰的艺术要求和以古鉴今、借史资政的政治高度,并寄予深情厚望。

该剧的创演以最佳精神状态、最强演出阵容问鼎于世。以豫剧院一团为基础队伍和演出班底,强强联合,组建明星版阵容,海纳百川,以成其大。该剧由著名剧作家陈涌泉编剧,新锐导演王香云、张占中执导,著名作曲家赵国安担任作曲,著名指挥家李宏权担任配器指挥,舞美、灯光、服装、化妆等均为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由当今豫剧领军人物、两次获得戏剧梅花奖和文华表演奖者李树建饰演“张伯行”,常派传人、戏剧梅花奖和文华表演奖获得者王惠饰演“噶母”, 多位艺术家同台献艺,联袂出演,名家荟萃,阵容强大。

新编历史剧《张伯行》以康熙年间江南科考案为切入点,描写了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在担任江苏巡抚期间,与总督噶礼等贪腐势力展开惊心动魄斗争的故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一字诗”文等句子曾多次被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和论述。该剧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以古鉴今,浓墨重彩塑造了有血有肉有风骨、有情有义有担当的艺术化的主人公形象。

该剧2016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演员精湛的表演,在首都引起热烈反响,深受好评。2017年,作为河南省优秀廉政剧目巡演活动的首推剧目在河南省连续巡演100余场,极受欢迎,广受赞誉。

河南豫剧院副院长、豫剧一团团长王惠表示:“担负创排新编廉政历史剧《张伯行》重任,是河南省纪委赋予河南豫剧院的光荣任务,我们一团演职员更是群情振奋,士气高扬,纷纷表达了职责所在、使命必达的决心与担当,全团上下一致表示绝不辜负上级领导的信任与期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鼓足干劲,务求必成。我这次带队参加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展演,既是‘张伯行’的回归之旅,也是廉政文化的清风之行,希望该剧能够为营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和舆论环境,为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和文化引领作用。”

一片丹心扶社稷,一腔热血泽苍生,一身正气昭日月,一世清名映春秋,“一字诗”魂张伯行,天下清官第一人!

本届戏剧节将秉承推动戏剧创作的理念与初心,注重戏剧创作成果转化,引导戏剧工作者牢记总书记提出的“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谆谆教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集中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后,全国戏剧事业蓬勃发展的优秀成果,围绕“追梦新时代 经典共传承”的主旨,以夯实戏剧文化自信、生态基础和基层活力为目标,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戏剧节期间,赴榕展演的全国各地30台优秀剧目,均为近年来我国涌现出的优秀文艺精品,涵盖了京剧、豫剧、川剧、闽剧、藏戏、滑稽戏等21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音乐剧、儿童剧,体现了我国戏剧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我们还将聚焦创作的核心环节,举办“戏剧创作论坛”“戏曲音乐创作论坛”和多场剧目评论会,研究我国戏剧发展中诸多亟待破解的问题,搭建多方交流提升的平台,促进理论评论与戏剧创作的双向滋养成长。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