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状元宰相吕蒙正

来源:河南日报 来源作者:孟庆玲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9-12-20 17:36:55

北宋都城,元宵节会,太宗大宴群臣。推杯送盏间,月亮冒出来了,清亮清亮的。太宗举杯邀月,一片祥和中,一个人忽然起身走到他面前,“帝都虽盛世繁华,几里外的城郊却缺衣少食,甚至冻死饿死的人也有。望陛下放眼天下,雨露均沾,则百姓幸甚,天下幸甚。”

说话的人是宰相吕蒙正,他声音不大,却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太宗愣住了:吕蒙正真是的,知道你是忠臣,但也太较真儿了。

吕蒙正的较真劲儿,太宗早领略过。他还屡次顶撞太宗,太宗却不以为意,这不仅和太宗的襟怀有关,更和吕蒙正的“出身”有关:他是太宗继位后钦点的第一位状元。

从寒门到状元的吕蒙正,和从皇弟到皇帝的太宗有一拼,都是逆袭成功,且他们年龄相近,对太宗来说,吕蒙正就像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能照见缺点,更能正衣冠,太宗没有傻到要打破镜子。

吕蒙正(944—1011),洛阳人。父祖皆有功名,但他的童年并不幸福。父亲多眷侣,母亲不受宠,恨乌及乌,吕蒙正和母亲一块儿被逐,生活在破窑里,艰辛可想而知。但这破窑却是吕蒙正的炼丹炉,他苦读经典,潜心修炼。太平兴国二年(977),33岁的他考取了状元。

身披红花,吕蒙正心里却不时闪过那个阴暗的窑洞。他在窑洞里住了许多年,那里有他的青春,他的梦。发达了,自然也不会忘记窑洞时光。多年后,他为太子师时,还作《破窑赋》频频回望窑洞岁月:朝投僧寺,夜宿破窑。布衣不能遮其体,饣饘粥不能充其饥。

许多年后,元朝的剧作家王实甫也向吕蒙正致敬——《破窑记》全名《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秀才吕蒙正被员外之女刘月娥看中,坚持要嫁给他,刘父劝说无效将两人赶至破窖,刘月娥守着破窖,吕蒙正赴京赶考,十年后考中状元,回乡试探刘月娥,得知其坚贞不渝后破镜重圆,皆大欢喜。戏剧情节虽有虚构,却确有其人。

吕蒙正刚入朝廷时,有人对他指指点点,这小子也能参政?吕蒙正装着没听见——穷小子逆袭,难免被人看不惯,但一些同事看不过去了,要挑衅者报上名来,吕蒙正却一笑置之,理由很简单很朴实,若知其姓名,反而会记仇,不如不知的好。

吕蒙正宽厚,却非一味做老好人,他不计较自身荣辱浮沉,但一旦涉及国家利益,则梗着脖子一犟到底。他当宰相时,将贪赃枉法的蔡州知府张绅革职,宋太宗听信谗言,罢免了吕蒙正,恢复了张绅的官职,吕蒙正也不辩解,直到张绅再次东窗事发,太宗才知冤枉了吕蒙正。太宗尴尬,吕蒙正淡然笑笑。

太宗派人出使朔方,宰相吕蒙正很快上奏了人选名单,太宗看了看,把奏章放下了——这人不是他心中的人选。找个机会,太宗又问吕蒙正此事,是暗示也是督促。吕蒙正却装糊涂,竟然又向他推荐了此人,太宗一声叹息。过了段时间,这事仍悬而未决,太宗犹豫之下还是第三次提到此事,吕蒙正的回答依旧。

这次,太宗忍不住了,爱卿为何固执如此?吕蒙正道,不是臣固执啊,是此人真的堪当大用,臣不愿逢迎圣意,是怕耽误国事啊。还望圣上体谅臣之苦衷。

太宗沉默,群臣沉默。

退朝了,太宗望着天空半晌,忽然笑了起来,这个吕蒙正真有他的,朕的气量也比不过他啊。后来,太宗任用吕蒙正所荐之人,果然不负众望。

宦海二十几年,吕蒙正曾先后三次任宰相。每一次,他都风生水起。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低调、自律的人生态度。他的儿子刚出仕就依前例任水部员外郎,他却上奏朝廷将其降为九品官。从此,宰相儿子只授给九品京官,成为法定制度。

更源于他宽厚、幽默、豁达的气度。有同僚向吕蒙正献古镜,称此镜能照二百里,吕蒙正笑道,我的脸只有碟子大,哪能用得了照二百里的镜子呢?有人送吕蒙正古砚,说此砚一呵即润,用不着注水。吕蒙正笑笑道,即使一天呵出一担水,也只值十文钱而已。

貌似自嘲的拒贿,拒得不动声色,拒得活色生香,恰似乾坤大挪移,既保了自己底线,又给了贿赂者面子,更还了官场一片清澈,这种智慧怕只有吕蒙正才有。

997年,太宗驾崩。真宗即位后,吕蒙正仕途依然看好,他是昭文馆大学士、太子太师、许国公……他依然尽职尽责,对学生真宗,除了君臣情,更有师生谊。景德二年(1005)春天,吕蒙正告老还乡。临行前,他对真宗谆谆教诲,要真宗爱百姓,服远人,节财用……唠唠叨叨,却听得真宗动容不已。

吕蒙正在老家洛阳过得安好,含饴弄孙,种花栽竹之余,偶尔还会到破窖里住上一段。住在破窖里,吃着粗茶淡饭,读着圣贤书,吕蒙正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清静。

几年后真宗路过洛阳,想起老师吕蒙正,还两次到其家慰问,两人相见甚欢。真宗赏钱赐物,还顺便发现了一颗璀璨的新星——吕蒙正的侄子,未来的宰相吕夷简。

68岁时,吕蒙正安然长逝。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