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崇高意义的生动演绎

来源:河南日报 来源作者:王立群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9-12-26 13:09:39

一位扎根深山的乡村教师,用爱的芬芳,书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红烛之歌;一位不忘初心的共产党人,用生死抉择,阐释着信仰的至高含义。河南大学根据“最美教师”李芳的事迹创作的多媒体剧《星空》上演以来,感动着无数观众,场场演出掌声如潮,次次谢幕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向演职人员深情致意。《星空》是河大人用明德引领风尚、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的成功之作,其严谨的构思和创作,展示了河南大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艺创作编排的强大实力。

艺术作品的感染力离不开它的思想性。思想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是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重要尺度。《星空》的成功首先在于,它是一部有思想张力和精神能量的作品。多媒体剧取名为《星空》,不只是故事讲述,更是灵魂对话。它不单有关个体生存生命,更事关人类的价值选择、终极意义。正是从这个立意出发,这部剧作跳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典型人物故事呈现和形象塑造,赋予了剧作更为深广的艺术价值。

《星空》分为“初心”“使命”和“抉择”三个部分,对应了李芳的学生时代、青年时代和中年时代人生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蕴含着一个最为重要的人生追问,那就是人的生命价值何在?李芳这一英雄形象之所以深深地触动观众灵魂、打动人们的心灵,根本在于,这部作品深刻地提出了一个时代之问和精神之问,即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究竟何在?个体生存的精神意义何在?李芳用自己的人生奋斗、职业选择和生命抉择,对这个时代之问和精神之问做出了回答。

《星空》剧作对李芳的刻画,有两个人物形象的双重维度呈现至关重要。一是作为人民教师的李芳形象,二是作为共产党员的李芳形象。前者是职业的选择,这一选择的背后,实质是人生价值的选择。在当今这个社会大转型的时代,李芳选择做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实际上是在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中选择了后者。河大人深知,教师意味着淡泊名利、默默无闻,乡村教师更意味着苦心孤诣、无私奉献。而当李芳选择成为一名党员,本质上是在选择一种信仰、一种道义、一种追求崇高的道路。她要让坚定的信仰成为自己职业选择的坚实精神支柱。教师和共产党员双重身份的“叠加”,为人们呈现了一位既有信仰又精神饱满的女性教育者形象。

因此,要理解《星空》剧作的意义,必须把握作为乡村教师和共产党员的李芳的双重身份。只有深刻认识乡村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在时代变革下的特殊境遇、独特身份,才能真正地理解李芳的存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存在,李芳的选择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选择。也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共产党员身份的特殊性,才能真实地走进李芳的精神深处,真切地感知她千钧一刻的生命抉择所呈现的价值逻辑。正如黑格尔所说:“人应该尊敬他自己,并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英雄教师李芳正是这样一位向往崇高、追求崇高的独特个体存在。在转型社会的多元价值追求中,李芳是一位清醒的精神守望者,宛如人类星空中一颗光灿耀眼的金星,始终闪烁着动人心魄的熠熠之光。李芳的存在是这个时代精神的坐标,她以无愧于人民的工作实绩,回应着时代的精神之问。她以生命的抉择坚定地告诉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精神的存在和追求始终具有永恒的价值,这也是人类能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和永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艺术作品的生命力离不开它“有意味”的形式。作为一部多媒体剧,《星空》在继承传统戏剧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形式创新。借助多媒体的声光电,《星空》的舞台美术设计富有特色,实现了不同场景的有效呈现,形成了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的舞台艺术效果。剧目中几个特定场景对话情节,令人难以忘怀。少年李芳与老师、同学的对话,青年李芳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年李芳与学生、女儿等的沟通,既充满时代的现场感,又具有现实生活的针对性。在对话情节呈现中,剧作融入很多自然场景设计,借助各种灯光、舞台造型,营造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表演场域,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人物精神活动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与此同时,《星空》主题内容的表现形态也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剧作较好地融合了对话、朗诵、独白、诗歌、舞蹈、音乐等多种内容形态,形成了一个具有综合形态的舞台艺术形式。每一种内容形态都别具一格,精雕细刻,不可或缺。总体看,《星空》剧作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在多媒体戏剧舞台艺术形态的融合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