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小视角中的“大爱” “小人物”的大格局

浅谈大型淮北梆子戏《风雨王家坝》

来源:河南文化网 来源作者:李燕 编辑人:李 燕 发布时间:2022-08-24 09:25:59


8月11日、12日晚,“皖豫情”文化交流演出的大型淮北梆子戏《风雨王家坝》在河南郑州连演两场,观众深为精湛的舞台呈现所折服,为剧中王家坝的一群“小人物”“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奋斗精神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所感叹,更为毛泽东、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关心淮河流域洪涝灾区人民福祉而感动。该剧是由中共安徽省阜阳市委宣传部、阜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阜阳市演艺有限公司历时三年打造的一部大戏,是2021年安徽省重点选题剧本项目、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安徽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创优秀剧目展演项目、阜阳市重点文艺项目;2022年安徽省重点文艺项目、安徽省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项目。

立意高远宏大 视角以小见大

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口号,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中,阜南县建了控制闸。这座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从1954年至今已16次开闸蓄洪。2020年7月,时隔13年再次开闸向蒙洼泄洪。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短短7个小时内,蒙洼蓄洪区内4个乡镇2048人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该剧在70年前的大洪灾中少年柳根伏娘尸体上绝望嘶喊声中拉开序幕。紧接着,在2020年7月汛期已至的淮河岸边,80多岁的柳根爷牵着“老伙计”大黄牛缓缓寻堤而来……编剧通过位于蒙洼蓄洪区内王家坝闸所在地一个小村庄——王家坝的第16次泄洪这样的小视角,讲述了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该剧以年轻的村支部书记柳叶、老支书张国山、准亲家刘光瑞、以及晓兰、洪亮、柳根大爷等人物为主线,围绕一个家庭、一对恋人、一对儿女亲家,以及几代人在自然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不畏洪涝自然灾害、“舍小家为大家”、听党话跟党走、忠诚担当的“大爱”精神,展开了一幅恢弘的史诗般画卷。

编剧是一度创作的主创者,也是一台戏的“总设计师”;剧本乃一剧之本,好剧本为一台好戏奠定基础。徐亭松创作的贴近农民生活和情感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大型淮北梆子戏《风雨王家坝》,很好地提炼了本剧主旨,避开了模式化、标语化等俗套。而扎根民间、方言、俗语、谚语的纯熟运用,凸显了地域特色,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比如:“袜子改长裤——高升拉”“山墙上挂帘子——没门儿”,观众在欢笑中被带回那个粗狂且浓烈的皖北大地。

编导编导,编剧和导演是密不可分的。导演的“二度创作”将剧本从平面艺术形式转变为舞台立体艺术形式,并将其塑造成为具有视听造型的作品。舞台导演是一台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舞台化以及表现化意识的灵魂。

时任河南豫剧院一团业务发展创作室主任的本剧青年导演张占忠,是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导演”。他以自身良好的素质与修养,在剧本的阅读、演员的选择与合作,到舞台空间、服装化妆、灯光的设计等诸多方面驾轻就熟,已形成自己特有的导演风格。他通过这部剧把王家坝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对王家坝精神作了生活化、人性化的概括,这不仅是《风雨王家坝》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反映出我国劳动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在坚守与奉献中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