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巴图:何谓“豫剧现象”?

来源:河南文化网 来源作者:巴图 编辑人:胡玲娣 发布时间:2023-02-12 12:03:10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著名教育家、评论家巴图出席《大戏看北京——豫剧晋京展演周》媒体见面并发言

近乎三载,又见旧友,再逢豫剧,很高兴,朋友们久违了!祝贺豫剧人在首都的再次集结,希望“豫剧晋京展演周”取得圆满成功!

《大戏看北京——豫剧晋京展演周》来的正是时候,当下正值“演艺之都”起范,“大戏看北京”肇始,首都市场迫切需要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艺术作品。近些年豫剧总是踩着正确的点儿运行,这个点儿就是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就是豫剧人善于敏锐捕捉时代需求推广自己而不断得到发展机会。“大戏看北京”是演艺之都的抓手品牌,介入其中就是在国家艺术发展的前沿检验和提升自己。

2023年1月,在人代会上我对“演艺之都”建设提了几个建议:全国最优质的剧目应在首都进行示范演出,形成首都基于全国资源的演出高地,影响世界,辐射全国。让演艺之都成为全国优质艺术作品的集散中心,成为经典作品高水平演出的中心,成为原始创新作品的演出中心。本次演出的几个作品既是原创的,又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经典,符合演艺之都艺术作品应有的规格和标准。

我对这次演出取得成功充满期待。一是时机好,三年疫情,全面停摆,就像李树建《程婴救孤》中的那句唱“十六年来我经历了七灾八难”,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突围,豫剧人突破的方向就是首都,就是“大戏看北京”,豫剧界跨省组团介入“大戏看北京”演出,是地方剧种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自觉行动,又一次走在了全国各剧种之前,绝对是正能量,希望在艺术界形成示范效应。二是剧目好,豫剧大戏《清风亭上》《程婴救孤》《三上轿》《黄金婵》和《春满梨园——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艺术质量高,是必然取得成功的关键,大家憋了很长时间,真想看。

我希望通过这次展演,一方面成为豫剧展现自身艺术感染力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成为全国艺术同行学习研究借鉴“豫剧现象”的窗口。

何谓“豫剧现象”?

管理者政策修明,不折腾,不乱为,按艺术规律办事,戏曲在河南没有成为市场的奴隶,但政策有效地、耐心地培育了市场;豫剧艺术人才梯队形成,前有大家所熟悉的常香玉、马金凤,中有李树建、陈涌泉等领军人物,下有一大批青年才俊,前辈先贤有传承,领军人物有责任,扶老携幼,蔚然成风;形成了一批代表性剧目,如李树建“忠孝节义”四部曲《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义薄云天》,观风化、察民生、启民智、养民心,以戏曲涵养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力量,是戏曲之正。其中《程婴救孤》20年演了2000场,《清风亭》30年演了3000场,这些院团的看家戏、吃饭戏是艺术的真实力;流派在守正创新中助推剧种发展,如常(香玉)派、陈(素真)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派、桑(振君)派等六大旦角流派,如唐(喜成)派、刘(忠河)派、王(素君)派、牛(得草)派、李(斯忠)派等生行、丑行、净行流派,李树建李派更是发展的代表,形成合作力量的豫剧景象值得关注。2017年文化部发布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结果,河南豫剧有专业院团163个,民营院团将近2000个,号称十万豫剧人,今次展演就是河南豫剧二团和西安市豫剧团崇尚团结,跨省合作,特别值得鼓励。

当然,“豫剧现象”的当代发展离不开李树建的个人存在。几年前在清华大学的一次研讨会上我说过他“六场通透”“八面出锋”,提出他贡献社会的八个角色即表演艺术家、剧种领军人物、流派创始人、中华文化的戏曲阐发者、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者、戏曲教育的推动者、戏曲活动的组织者、戏曲院团的管理者。很有幸与他联手举办了全国第一个省三大剧种本科“黄埔一期”,历史上首次将传统戏曲人才培养纳入大学体系,我们十年树人,现在已经看出了模样!他办事有那么一股子劲,代表了“豫剧现象”背后的精神气质。初为管理者时他疾言:一团有个常香玉,三团有批现代戏,二团要赶上去!当年为了五万块钱路费,李树建带着几个演员,去山西煤老板家,抬棺材、哭坟赚钱,为逝去的老人“哭丧”三天。李树建提出“团结拼搏,滚石上山,走出困境,敢为人先”的“二团精神”很值得研究。

去年李树建退休了,人生的上半场落幕了,今天让我们共同祝贺李树建下半场的开幕!     

 (2023年2月12日在《大戏看北京——豫剧晋京展演周》媒体见面会上的发言)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