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新时代·新生代·新形态

新一代沉浸式演出让豫剧舞台火起来

来源:河南文化网 来源作者:梁新慧 编辑人:胡玲娣 发布时间:2024-03-15 11:27:23

沉浸式演出,作为近年来文化演艺领域的一股新兴力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度的观众互动,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市场的认可。它打破了传统演出的界限,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情感与魅力,从而实现了艺术与生活的无缝对接。

进入2024年,河南积极探索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表现形式,将传统豫剧与“喷空”结合,先后在上海豫园、河南艺术中心小剧场开启了沉浸式驻场演出,反响强烈。那么,如何进一步提升演出的艺术品质?如何创新演出形式和内容,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如何加强市场规范,确保演出的健康有序发展? 

“新时代·新生代·新形态——看我戏曲新一代”小剧场沉浸式演出现场

3月14日,“新时代·新生代·新形态——看我戏曲新一代”小剧场沉浸式演出专家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河南戏曲沉浸式演出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把脉问诊,贡献智慧和力量。

研讨会由中国剧协指导,河南省文旅厅、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政府驻京办、河南省政府驻沪办、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主办,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承办。中国剧协原秘书长、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秘书长崔伟主持研讨会。

【初衷】培养新观众 吸引年轻人

3月13日晚7点30分,由李树建领衔主演的《程婴救孤》在河南艺术中心小剧场如期上演,拉开了3月份小剧场沉浸式驻场演出的序幕。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内,分别上演由青年演员杜永真领衔主演的《秦雪梅》、李树建领衔主演的《清风亭上》。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各地艺术院团负责人观摩了首场演出《程婴救孤》。小剧场表演、沉浸式观看、近距离互动,尤其是河南曲艺新名片“喷空”与豫剧的融合,这一全新的表演形式,受到好评。

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领衔主演《清风亭上》

在14日举行的“新时代·新生代·新形态——看我戏曲新一代”小剧场沉浸式演出专家研讨会上,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深情回顾了在上海、郑州打造小剧场沉浸式演出的心路历程。

“我不是豫剧的领军人,我是豫剧的看门人、守门人、探路人、传承人,最后要想办法推新人。”李树建直言,之所以搞驻场演出,就是为了解决戏曲“三多三少”的问题,以期把戏曲事业向戏曲产业转变,让剧场向市场转变。至于演出形式,坚持变与不变,变的是方法形式,不变的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根和魂。

他希望通过打造小剧场沉浸式驻场演出,为河南戏曲巩固老观众,培养新观众,吸引小观众,扩大影响力,为我们河南戏曲事业再做贡献,再立新功。

作为合作方,“喷空”创始人、河南省曲协副主席、郑州市曲协主席陈红旭说,“喷空”团队与李树建主席的合作,主要是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让豫剧和“喷空”融为一体,让戏剧和曲艺融为一体,让悲剧和喜剧融为一体,最终的目标是让观众和演员融为一体。

研讨会开始前,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还为聘请的优秀青年演员颁发了聘书。

【意义】赢得新市场 创造新业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府参事毛时安说,任何艺术的繁荣都取决于观众和市场,尤其是戏曲,没有观众、没有市场就没有职业的荣誉感,就没有事业的未来,就吸引不了真正的高端人才从事这个行业。20年来,李树建始终具有领军人物的危机意识和担当精神,始终为赢得新的市场,创造新的业态,争取新的观众而努力。

“戏剧演出从大剧场向新空间的转换,具有一种开创性。作为豫剧领军人,李树建主导的小剧场沉浸式驻场演出,具有象征意义。”中国剧协原副主席、剧作家罗怀臻说,每个剧种都有名角,但不是每个剧种的名角,都有本剧种发展的担当意识。李树建审时度势,大胆尝试以商业、以市场为驱动的小剧场沉浸式驻场演出,这是时代的召唤。 

连续观看了上海“豫园”的演出,郑州“家园”的演出,中国剧协分党组原书记、中国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称赞,沉浸式体验进一步加强,演出效果越来越好,主办团队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值得期待。

光明日报主任编辑李晋荣说,戏曲沉浸式演出,是创新更是回归,把戏曲的民间性拉回了舞台,让观众看到了豫剧的浪漫、戏曲的浪漫,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给中国人的浪漫。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孔培培认为,传统戏曲走到今天,不得不沉下心来,从理论到实践,从文本到舞台,要再思考如何走进现代观众。这是一个时代命题,不可能视而不见。在这个契机下,李树建探索小剧场沉浸式驻场演出,对于具有很强民间性和乡土情结的豫剧而言,很不容易。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表示,在新时代,小剧场沉浸式驻场演出不仅是对豫剧,包括对整个戏曲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实践,就是把中华戏曲的优秀传统和审美精神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探索。”

【趋势】沉浸式演出 无限种可能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但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着如何吸引年轻观众的重大挑战。过去十年间,戏曲界通过融合多媒体等方式改革传统艺术形式,并在近年来开始引入一种全新的艺术表演类型,这就是沉浸式戏剧。它以其新颖性及互动性,在年轻观众中逐渐建立了不小的影响力。  

《中国戏剧》编辑部副主编靳文泰说,小剧场沉浸式演出在保留豫剧艺术表现力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合了河南的“喷空”,还有一些沉浸式戏剧的元素,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演出模式。豫剧旋律与沉浸式戏剧空间布局相结合,使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戏剧情感的直观力量,成为一个故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这种独特的演绎方式和深刻的主题提炼,无疑为沉浸式戏剧在本土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沉浸式戏剧在中国的发展充满了无限可能,在西方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借鉴和融入中国本土的文化特色,是推动沉浸式戏剧走向成熟的关键。李树建先生的探索,代表了中国戏曲向沉浸式表演过渡,他不仅在国内外成功推广了《程婴救孤》,还在本土化实践中尝试用一种沉浸式的手法,使戏曲更贴近当代观众的生活方式及需求,展现出东方艺术独有的魅力。

这样的实践也证明,李树建先生是一位勇攀艺术高峰的坚实行动派、实干家,他的创新和实干精神,正引领着沉浸式戏剧在中国的创新之路,让这门艺术形式在东方美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靳文泰说,大表现转向小沉浸,这绝不是一个大剧场到小剧场空间的缩小,而是艺术精致化的一种过程,反过来也为传统豫剧赋予了现代演绎的活力,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吸引了年轻群体在内的更广泛的观众。  

【称赞】追梦不停步 走在最前沿

“新时代·新生代·新形态——看我戏曲新一代”研讨会现场

“当古老的戏曲遭遇全球化,互联网的挑战,它的研究方式究竟该如何发展?就像李树建主席所言,这是一个时代之问。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任何一种探索都是有意义的,任何一种尝试都是有价值的。”文艺评论家贺宝林如是说。

翻看历史,可以看到有的人能够照亮自己,有的人能够照亮他人,有的人能够照亮社会。而李树建主席是一个既能照亮自己,又能照亮他人和社会的人。 

“对于个人来说,总是选择性的记忆。对于历史来说,总是选择性的遗忘。时间会过滤掉所有的个人化的情绪,大历史只会记下推动它前进的人。坚信后人来书写中国豫剧史,书写中国戏剧史时,李树建主席的这一页肯定是生动而精彩的。”贺宝林说。

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蒋愈红称赞,李树建主席退休之后,他追求梦想的脚步一刻都没有慢下来,一直走在探索创新的最前沿,他这样做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一直在思考传统戏曲如何传承、河南戏曲如何发展、青年演员如何成长、河南戏剧如何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俱进。 

对于很多人来讲,人生的经历都是一个抛物线,但是对于李树建主席来讲却是一个长长的曲线。这个曲线的背后凝结着他对艺术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梦想的执着,对人民的忠诚,也体现了一个戏剧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表示,李树建总是自谦地说,自己只是个豫剧的探路人,其实他无愧于领军人这个称号。豫剧因为有了他生机勃勃,前途无量,他是一个真真实实的大写的豫剧人。

【建议】作品再挖掘 剧场再优化

观看了前一天晚上的演出,令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就是李树建主席坐到了观众席上表演,跟观众零距离互动。

“这是小剧场沉浸式的一种技术需要,但也可理解为一种文化姿态,那就是我们的戏曲,我们的豫剧怎么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跟观众走得更近。”康伟说,演出最大的特点是剧本,在演出时长上做减法,而“喷空”的引入又是在豫剧减量的基础上作增量。演出现场,很多观众感动的同时会心一笑,这是对戏剧艺术和艺术家的共情共振。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康伟建议,剧场可以更优化一些,包括跟观众的互动设置,可以更巧妙、精致、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结合文本、演出场次、艺术家特点、剧场条件和演艺空间条件,进行更多的完善。

北京市社科院文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景俊美说,小剧场沉浸式演出要以剧目为点,形成一个体系建构,这种体系建构包括观念的改变,要在文本上去探索,在表现形式上去探索。当然,灯光、舞美、服装上都要进行新的探索。

而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孔培培说,小剧场是一个戏曲观演空间的改变,沉浸式是一种观演关系的改变,让两者完美融合非常难。要做到这一点,传统戏剧观念要向现代戏剧观念转变,从戏剧观念上对作品进行再挖掘,要让观众带着思考而走。

西安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赵鹏认为,文化是核心,旅游是载体,商业是手段,如果没有成熟的商业,小剧场沉浸式驻场演出肯定无法良性循环。因此,他建议在做内容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在商业上形成闭环,让内容和商业勾连起来。

【计划】市场再扩大 将亮相京城

“豫剧小剧场沉浸式驻场演出,主要吸引两类人,一类是年轻人,一类是还没有真正感知豫剧文化魅力的群体。那么,如何吸引这些人?其核心就是三个方面:有趣的灵魂,好看的皮囊,超级的体验。”上海大豫园商业发展集团演艺部总监邵蔚倩解释,有趣的灵魂就是豫剧的文化内核,这是一个隐形基因。在这个基因的基础上,通过好看的皮囊加上沉浸式的体验,通过N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不断的裂变和展现,体现它更丰富的显性魅力。

北京河南大厦董事长任现红透露,从去年开始就商讨戏曲进北京的事儿,通过和李树建的多次接触,为他对戏曲事业的情怀感动,为他对事业的严苛标准感动,更为他对戏曲传承的精神感动。当然,尤其感动的是他不拘泥于过往的成就,专注于戏曲的创新,他前瞻的眼光和开放的格局,值得所有人学习。 

“上海、郑州的小剧场沉浸式驻场演出已经常态化,而北京的小剧场沉浸式演出将落户北京河南大厦,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筹备工作,很快将举行启动仪式。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河南戏曲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

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董事长唐嘉辉表示,河南豫剧小剧场沉浸式演出还将走进北京,进行“豫园—京园—家园”三地常态化驻场演出。希望通过“国际化表达—全球性传播—产业化运营—项目化操作”的模式,把中国特有的传统戏曲艺术 不断发扬光大。

作为主办方之一,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董事长张立新说,李树建老师围绕市场演出运作模式,提出了沉浸式演绎,市场反应比较强烈,证明了这种运作模式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促进了产业和事业的良性发展。

接下来,他们将与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携起手来,用足、用活、用好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举,加强对外宣传,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更富创意的文化打开方式,让传统戏曲节目穿越时空,活在当下,活在舞台。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