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密玉俏色第一人”——记密玉大师王冠军

来源:中国文化报 来源作者:张莹莹 编辑人:荆书剑 发布时间:2014-08-28 14:49:09

王冠军作品《战地黄花分外香》

密玉,因产于河南省新密市而得名,又被称为河南翠,在国内与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南阳独山玉并称四大名玉。王冠军作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密玉俏色雕刻)的代表性传承人,现担任中国玉雕艺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等职务。他被业内人士称为从事密玉俏色创作时间最长、获奖时间最早、奖项规格最高的大师。

近日,记者走进新密王冠军玉雕的创作王国,探寻这位堪称密玉俏色创作第一人的玉雕大师,背后的成功秘诀。在王冠军看来,热爱、执著和勤奋和不断创新是他能够获得今天成功的密码。

时间追溯到1975年,那时18岁的王冠军刚参加工作,第二年就调入了当时的密县玉雕厂。年轻的他喜爱美术、喜爱玉雕,用他的话说:“当看到那些精美绝伦、活灵活现的玉器,心中就有一种难以言状的冲动和喜悦。”这样的冲动和喜悦,包含着他最初的激情和毕生的理想。

王冠军告诉记者,那时候工作环境很差,从事玉雕行业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许多人后来转行不干了,他却坚持下来,而且不知不觉一干就是30多年。开始,他跟着厂里的师傅学一些上海素瓶的雕刻工艺,之后又学习北京人物雕刻的技艺。

由对玉雕的热爱而演变为虚心好学。王冠军那时经常临摹画稿到深夜,进步很快;后来又先后3次进修学习,参加了河南省玉雕人物设计班、河南省全国旅游产品创新设计班、河南省高等设计人员培训班,设计水平和雕琢技艺日渐提高。

除了跟师傅学习,王冠军也爱自己钻研。当时玉雕工人做的大部分是“素活”,带了花的俏色都被切下来,当成毫无价值的垃圾扔掉。能不能利用俏色,变废为宝呢?王冠军开始了不断思考和摸索。一块块废弃的玉料,成了他不断琢磨的素材,苦苦思索的结果,终于灵思飞动,渐渐地,绿、红、黄、白、黑,这些夹杂相间的玉石原本的美逐渐清晰,在他的眼中、他的心里,它们一一幻化成一幅幅美丽生动的图画,从此,他为密玉的艺术天地打开了一扇神奇的门,那就是密玉俏色创作,而他也由此成为密玉俏色第一人,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

题材新颖,力求创新,是王冠军作品的一大特色。当别人还在一味地雕刻传统的佛像、生肖等题材时,他已经开始把一块块玉料雕刻成《侠客》、《猪八戒背媳妇》、《一个和尚挑水吃》、《拼搏》等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作品。例如《侠客》,就别出心裁地展现了蒙面大侠的形象,王冠军充分利用原料的色彩,将黑色部分做成侠客的头巾和面罩,白色部分做成侠客露出的面部,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侠客的眼睛,巧妙利用原料中的两点红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他还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用玉雕记录下一个个美好动人的瞬间。《洗发少女》、《梦嫁》、《童趣》、《天长地久》……这些生活中的平凡细节,以玉雕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时,竟有一种默默打动人心的力量。

此外,《天下粮仓》、《岁岁平安》、《老鼠爱大米》、《丰收乐》、《农家乐》、《人勤春早》等,王冠军的许多作品还吐露着浓浓的中原乡土气息,带给人的是纯朴的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体现了王冠军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王冠军认为,一件绝佳的作品,要突出“尽、美、绝”三个字。“尽”即恰到好处,没有余料或很少有余料;“美”即真正做到了弃脏遮绺、返瑕为瑜、巧夺天工;“绝”即仅此一件,艺术效果和经济价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人称绝。

他是这样想的,也积极身体力行,他的作品,就尽力做到这三个字。在他眼中,看玉不是玉,而是一个作品,每一块玉石都没有废料,他说,只要用心去观察和体悟,“腐朽”就能变神奇,展现出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美。

采访结束时,记者了解到,现在的新密市玉雕业在王冠军先生的带动下已有上万人从事玉雕行业,同时也带领着数万人爱玉、赏玉、玩玉,为新密人开辟了新的致富领域,使大量的失业者、下岗者找到了致富之路。“密玉俏色第一人”王冠军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责任。

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