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资讯 | 资源

《河南大调曲子唱段选》

来源: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来源作者: 方可杰 谢建华 编辑人:李 燕 发布时间:2021-01-29 09:38:34

序言

在中央提出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大好形势下,《河南大调曲子唱段选》的适时出版,无疑是南阳乃至中原曲艺界的一大喜事。

我热爱曲艺,尤爱听大调曲子。由于工作和友谊关系,从青年时起就有幸聆听和欣赏过许多大调曲子名家的演唱艺术。音乐一起,境界怡人,声情并茂,水乳交融,一唱一白,人物立马栩栩如生,或金戈铁马,或气冲斗牛,或柔情似水,或诙谐风趣;唱者忘我,听者如醉,众口接和,声震屋宇;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大千世界,生活长卷,三弦古筝声中,竟不知夤夜沉沉,迨东方既白矣。大调曲子惊人的艺术魅力,直令人拍案叫绝!它像一位仪态端方的幽谷佳人,一旦爱上,就会结下终生不解之缘。忆想张华亭先生的《大观灯》、耿耀德先生的《醉打山门》、张松亭先生的《秋江赶舟》、华彦昌先生的《小二姐做梦》、张居超先生的《潇湘哭黛》、张彦如先生的《叨鹌鹑》等,曲曲皆经典,篇篇尽珠玉。其感人之情、震撼之力至今犹记。然而,大调曲子属民间文学范畴,多少年来凭师徒相传口授心记,虽民间存留如凤毛麟角般稀少的手抄本,也大多是文字。斯人已去,人亡歌歇。遗憾的是它不像矿石那样埋于地下还有出土的时候,德艺双馨的一代大师逝去,其精湛艺术亦随之湮灭。可惜!可叹!

大调曲子原名鼓子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音乐古朴,雅俗共赏。其最早溯源,当是元散曲的北曲衍变而来。明清时期,吸收了北方流行的岔曲、杂曲及中原地方民歌,至清乾隆年间,始形成了一种以曲牌联缀为其演唱特点的曲艺形式。为中原曲艺三大曲种之首。近年来,大调曲子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记录、出版了大量曲目,发表了一些理论文章,但仍偏重于文字部分,而对其优美的、厚重的、风格各异的唱腔、曲牌等的记录,则仍是音乐工作者的重任。

近日,接好友曲艺艺术家胡运荣女士电话,始知桐柏县谢建华同志,在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的支持下,早已开始了这一工作。他在3年之前就开始给大调曲子代表性传承人黄天锡老师的唱段记谱,用简谱详尽记录了黄先生的代表曲目16个;在完成任务后,他和郭长重、白冬娥、王兆华等曲友陆续又记录了其他曲友的10多个曲子。他们多次与南阳、邓州、内乡、镇平、淅川等地曲友聚会,以曲会友,现场学习,切磋共勉。他们是在默默地、认真地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急迫的使命感从事这一工作的。这是件功德无量的事业,如他们这样的热心人实在不多,曲艺史不会忘记他们的劳绩。

谢建华等同志所记录的多是大调曲子中的代表性曲目,演唱者也是活跃在当代曲坛的代表性人物。如胡运荣女士就是“宛南曲圣”张松亭先生的亲授弟子,嗓音甜美,韵味纯正,行腔舒展自如,表演自然大方。她演唱的《黛玉叹月》是雅派风格中的经典作品。名人名段,各领风骚,从这部书中所记,亦可领略到大调曲子音乐唱腔曲牌之丰富多彩、风格之美丽多姿了。更可喜的是,桐柏县过去几十年没有大调曲子,从谢建华、郭长重诸同志始,又有了大调曲子。它像一粒种子,得桐柏山沃土、淮河源清流之培育、灌溉,必将茁壮成长,让清新优美的曲音久久地徜徉于青山绿水中。

这次《河南大调曲子唱段选》出版,建华同志希望我写序。作为曲友,我慨然应允。我曾去过桐柏,寻淮河源,游水帘寺,山美、水美、树美、人美,绿意盎然,一派生机,祝愿桐柏曲艺像山水林木一样昌盛繁荣。

是为序。                                                                                                   

阎天民 于南阳市群众艺术馆  2019年9月16日

公共文化